北京賦能基層管理人員提升垃圾治理水平 |
為落實新修訂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持續深化居民自主分類習慣養成,北京市積極探索,創新工作模式,深入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基層管理人員“賦能”系列活動,通過“身邊人講身邊事”和“編制基層賦能指導手冊”兩種方式,分享推廣典型經驗,解決社區和物業服務企業等基層管理人員做好垃圾分類工作的信心不足和方法不當等問題,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組建基層賦能講師團實現“同行帶動同行”
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推進工作指揮部辦公室印發了《關于印發生活垃圾分類基層管理人員賦能活動工作方案的通知》,指導各區基層賦能工作有序持續推進。組織召開“黨建引領,多元共治——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論壇暨基層賦能培訓啟動儀式”,全市各相關負責同志以及社區書記(主任)、物業服務企業人員等共5.84萬人線上參與活動。平谷區濱河街道承平園社區書記王玉榮、海淀區曙光街道曙光花園社區觀瀾國際花園管理處經理周麗麗分享了他們的經驗做法。同時,各區通過遴選的方式,確定119名基層賦能講師團成員,并在此基礎上精選出32名基層賦能講師,召開生活垃圾分類基層賦能講師培訓指導暨交流分享會,分享垃圾分類經驗做法,接受專家指導,讓他們回到工作崗位后,將基層賦能的技巧再分享給其他講師團成員,達到“同行帶動同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效果。
編制基層賦能指導手冊 有效促進長效機制建立
目前,北京市區兩級結合轄區實際,根據居住小區、農村地區、平房院落、社會單位、商務樓宇、產業園區、商業街區等不同區域類型或根據物業服務企業、社區(村)、物業服務企業聯合社區(村)等不同管理主體,梳理出不同工作模式,聚焦“科學管理、長效機制、習慣養成”三個關鍵,推進“黨建引領、多元共治、體系建設、精細管理、源頭減量、科技賦能、市場機制”等方面的管理措施,在生活垃圾分類推進中形成了有效的、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 在全面總結經驗做法的基礎上,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聯合石景山區阿牛公益發展中心正在編制《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基層賦能指導手冊》(以下簡稱《手冊》),通過手冊的應用和推廣,支持和協助基層垃圾分類工作者,為他們提供能量和力量,促進垃圾分類長效機制的建立。據了解,《手冊》計劃年底前完成。 為做好《手冊》編制工作,編寫組通過工作坊的形式開展共創活動,市區城市管理部門、街道、社區(村)、物業服務企業、社會組織和企業等單位29名長期從事垃圾分類相關工作的人員共同參與,通過個人腦力激蕩、小組分享、綜合意見和最后全體參與討論等方式,在《手冊》提供的核心價值、讀者真實需求等方面凝聚了共識。經過探討得出結論:基層垃圾分類工作者需要通過學習和分享案例,獲得情感支持,建立工作信心,激發內生動力;需要學習黨建引領、多元參與、宣傳動員、隊伍培育、有效協調內外部資源等方面的具體方法和路徑,對各區開展基層賦能活動提供專業支持。 結合實際需求,《手冊》首先將聚焦不同場景垃圾分類推動工作的痛點和難點,提出解決方案;其次,通過典型案例展示,對一些具有推廣意義的垃圾分類模式和做法進行經驗分享;最后,通過《手冊》不斷完善和應用,建立社區工作者的交流渠道,建立一個多方參與的平臺,形成長效機制。
落實基層賦能活動 “比、學、趕、幫”氛圍初步形成
北京市各區積極響應,持續推進垃圾分類基層賦能工作。昌平區基層賦能以“大講堂”的形式呈現,“垃圾分類大講堂”第一期走進北七家鎮。來自昌平區各鎮街垃圾分類工作負責人、北七家鎮村居負責垃圾分類的工作人員齊聚一堂,開展了以“對標準、找差距、促提升”為主題的學優、觀摩、交流活動。人們先來到平西府村、望都新地社區垃圾桶站實地考察。平西府村共有19處垃圾桶站,均配置有攝像頭、自動語音播報器、滅火器、洗手裝置、消毒裝置、破袋器、拉環,且設有遮雨棚,桶站內部及周圍地面水泥硬化。這里還利用網絡群、房東大會、底商大會等,線上線下同步宣傳垃圾分類,提高垃圾自主分類意識,這一協商共治共同開展垃圾分類的做法給在場的所有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望都新地社區保潔隊多次召開垃圾分類工作動員會,利用微信公眾號、張貼宣傳海報、走訪入戶等方式,提高居民整體的垃圾分類參與度與環保意識,從“要我分類”轉變為“我要分類”。同時,大家就垃圾分類現階段存在的主要問題、原因分析、應對措施、指導精神、技術創新等進行探討,針對各自鎮街的實際情況,相互交流經驗,探討工作思路。 朝陽區組織43個街鄉采取經驗分享和現場參觀相結合的方式,計劃開展7~8場次的基層賦能活動,目前已開展兩場。此前,朝陽區城市管理委員會與區民政局組織的生活垃圾分類基層管理人員賦能活動在奧運村街道萬達大湖公館小區開啟,活動邀請到來自奧運村、亞運村、大屯、東湖、來廣營等街鄉的近20名社區書記和物業服務企業經理參加。講師團成員、龍祥社區書記張毅和物業服務企業經理宋旭東對本社區垃圾分類工作組織和開展情況進行了詳細介紹,著重講述了垃圾分類推動過程中遇到的重點難點問題以及解決方案,如撤桶并站過程中如何選址和做好居民工作、如何歸類管理分類臺賬等。另外,來廣營街道的環保管家、低碳生活館,大屯街道融華嘉園的社區活動、亞運村街道精準統計投放高峰時間調整桶站設置等,都給大家以啟發。10月18日,朝陽區城市管理委員會再次組織垃圾分類基層管理人員賦能活動,重點面向商務樓宇垃圾分類管理人員,地點選擇在將臺地區頤堤港商業綜合體。相關負責人分享了頤堤港商業綜合體垃圾分類設施改造、商戶精細化管理以及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開展宣傳活動等方面的經驗,對與會的商務樓宇物業服務企業經理在“心靈和技術”上進行了賦能。通過這個平臺,大家深入交流典型基層治理經驗,同時借鑒兄弟社區經驗,實現共促進、共提升。 下一步,北京市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和綠色發展,深化黨建引領、多元共治,聚焦“加強科學管理、形成長效機制、推動習慣養成”三個關鍵,堅持問題導向、系統治理、精準發力、鞏固提升,進一步完善各品類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處理系統,深化居民文明習慣養成,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協同推進降碳減污,以首善標準和釘釘子精神推進《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在京華大地落地見效,為“十四五”時期北京市努力建成超大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治理標桿城市邁出關鍵步伐。 |
上一篇: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兩年成效如何 下一篇:一則環保知識--碳源與碳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