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廚垃圾處理應全民參與 |
一個面積2.3萬平方公里、總人口786萬的城市,注冊餐飲企業約3.5萬家,日產餐廚垃圾近3600噸。如果處理不當會導致環境污染、管網堵塞等多種問題。
目前餐廚垃圾規范化處理仍面臨諸多困難。
一是規范化處理能力有限。規范化處理廠普遍存在數量、運行、規模、分布、處理能力無法滿足城市需求的問題。部分城市甚至沒有餐廚垃圾無害化規范化處理廠。
二是分散短期儲存與及時集中清運的運力有矛盾。餐廚垃圾在餐飲企業或家庭多點分布,無二次集中收儲站,分布點位分散,運輸需要專用車輛,短期內迅速解決運力和人力是個難題。
三是規范化處理產業鏈不完善。餐廚垃圾規范化處理的制成品主要是生物柴油或有機肥料。目前我國生物柴油市場空間和政策規定同歐美國家差距較大,缺乏有力政策扶持。
為推動餐廚垃圾規范化處理,提出如下建議:
一是充實市場空間,完善頂層設計。我國餐廚垃圾規范化處理起步較晚,當前,餐廚垃圾規范化無害化處理市場規模大、增長速度快,處于爆發式增長階段,預計市場空間可達1000億元-1500億元;其中收運體系200億元、處理工程500億元-1000億元、日常市場300億元、監管體系20億元。地方黨委和政府應劃定餐廚垃圾規范化處理過渡期和運行期兩個階段,高度重視、全面統籌、整體謀劃,搞好頂層設計,引入企業和社會組織積極參與市場化運行。
二是借鑒成功經驗完善運行機制。研發小型餐廚垃圾處理設備,安裝餐廚垃圾粉碎機和油脂分離裝置,制造有機肥料。各地可借鑒先進經驗,制定法規、條例和政策,按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原則對餐廚垃圾處理再利用,建立無害化、規范化、標準化和科學化運行機制。
三是樹立全民共治理念。餐廚垃圾處理需要大量投入。要加大對社會和餐飲企業的宣傳引導力度,減少餐廚產生量。倡導全民參與綠色光盤行動和打包行動。建立餐飲企業自處理機制,按餐廳垃圾產生量,配發小型餐廚垃圾處理設備,將垃圾干濕分離,凈化、粉碎、烘干、壓縮,制成半成品,從源頭上直接加工處理,減少轉運帶來的成本和再污染。
|
上一篇:垃圾是再生資源的來源 |